临江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道、三郡隔江相望,边境线146公里,幅员3008.5平方公里,全市辖7个乡(镇)、6个街道,人口21.6万人,全市营运客车98辆,农村营运客车34辆,城乡公交37辆,城乡公交线路8条,农村班线34条,行政村通车率达100%,以市为中心的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的格局已基本完成。近年来,我们立足客运实际,以繁荣和发展农村客运为突破口,创新经营模式,发展新型公交巴士,今年投入新能源电动公交车18辆,全部投放在城乡公交线路上,方便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出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收到良好效果,一条条公交线成为临江市亮丽的风景线,为打造“创新发展、生态发展”“文化公交、平安公交、魅力公交”铺设了“快车道”。
一、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基本情况
(一)整合客运资源,扎实做好基础工作。为实现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目标,我们立足于优化原农村客运班线,大力对农村客运班线实现公交新运营改造,在完成临江市天源公共交通有限公司2条农村客运班线改造成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基础上,将原临江市运输公司桦树、闹枝、四道沟、铅锌矿、苇沙河、白马浪6条客运班线,又成立了临江市利达客运有限公司,增加了城乡公交经营范围,实现“四统一”,票价在原有基础上下降15%,为方便乘客乘车,将以前客运班车从客运站正班正点发车,并且只能在少数客运站点停靠的传统客运模式,改为每天分不同时段,调整发车密度,不间断发车,把沿途车站、招呼站和旅客习惯聚集地连接起来,既充分发挥城乡公交一体化经营优势,又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体验到方便、快捷、安全的公交化服务。我们通过认真研究,科学制定了相应方案,精心设置了每个班点的行驶路线、功能,沿途进站的具体规划,对所有的车辆实行公车公营,大轮班式的循环经营,以起讫点为中心,旅客集中时段每30分钟一个班次,非集中时段每45分钟1个班次,每个班次按照车站对应的沿途停靠地点及到达目的地,对执行班次签发路单,由公司稽查、运管监督。通过科学管理、严格监督,城乡交通一体化给公司及车主带来了实惠,经济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多方扶持,优先发展“新农巴士”。近年来,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我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不均衡,运力配置不合理,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按照《临江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逐步实现城区纯公交运营,增加车次,改变发车时间,使农民出门就有车坐,等候时间短,乘车方便。我们坚持采取“优先开业审批,优先线路审批,优先安排班次”的政策,积极配合企业,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协调,争取在税费、购车附加费等方面,给予减免优惠,按照公交标准适额发放燃油补贴,对改造线路免收站务费。由于我们采取了多项优惠鼓励措施,减轻了经营负担,充分调动了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的积极性,使原来不愿改造的,都主动申请改造,原来无人顾及的线路也有人拾起来,有效的服务了新农村建设,实现路通、车通的目标。
(三)积极筹措,实行绿色出行。今年根据国家、省、市优先发展城市绿色公交的要求,我们在资金紧、困难多的情况下,多方宣传,多方讲解绿色公交的新概念,分析绿色公交给社会和企业带来的社会利益和企业经济效益,经多方筹措,集资700余万元,新购置了车长为8米的中通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24辆,新购置充电桩12个,新建公交车停车库3座,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其中有12辆新能源公交车充实到大栗子、花山城乡公交一体化线路上,使乡镇的农民也能坐上环保、舒适、安全的绿色公交车,真正达到了绿色出行。
二、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1、规划引导相对滞后。目前,我市无论在城区还是集镇,公交车占道停靠现象十分普遍,没有达到“一镇一站、一村一亭、一站一牌”的建设要求,城乡客运车辆没有停车场地,尤其是城乡线路上的港湾式停靠站、候车亭更达不到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市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及政府对公交站场建设重视不够,未将其列入建设规划或者预留出合适的公交站场用地。
2、“出行难”依然存在。部分农村线路主要表现为:一是候车时间长。由于现有的公交线网密度不大,发车频率低,准点率差等原因,造成出行效率低,人们在思想上还未养成出门乘公交的习惯。二是公交线路布局不完善。少数镇与镇之间公交还没有完全环起来,造成镇与镇之间群众出行不便。三是镇村公交未开通。公交线路尚未完全延伸至村,全市大多数村都还未开通公交车。个别镇和林场老百姓进城,还是搭乘一日一个班次的农村客运班车,及其不方便。
3、基础设施亟需完善。一是站场建设滞后。城乡公交基本没有首末站,城区没有停车场,多数乡镇也没有固定停车场。二是停靠点建设迟缓。全市多数镇没有公交停车站。全市每天约有20多辆驻点车辆停放在镇(停在驾驶员自家门口或镇政府附件道路上),夜间无人看管,车辆损坏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候车亭、站牌无人维护。由于宣传意识不够,通过广告招租“以亭养亭”的方式,还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几点建议
1、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城镇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关键。为此建议,一是要统一规划,同步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调整、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合理安排公交首末站、专用停车场、港湾式停靠站、候车亭等配套设施的数量和位置,使公交场站设施建设与公交运力发展相适应。二是要加快建设内外客运衔接的公交枢纽站。在乡镇客运站、城乡结合部、公交线路交汇点等交通节点,要建设公交枢纽站,形成市内交通和对外交通的转换,使乘客能及时换乘公交进出城区。三是要继续做好公交站点建设维护工作,市政府要明确责任主体。四是要加快改造农村公路,改善公交运行环境,消除瓶颈,打通断头路,为公交向下延伸创造条件。
2、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城市公交要综合整合城区公交线路,按照“路通车通”的原则,优化线路布局。同时,要根据出行峰谷期及道路状况等因素,科学研判客流规律,合理调控班车的密度,提高公交准点率,便利群众乘坐。要加快推进城乡公交向乡村延伸工作,尽快开通村村通公交,实现城区、镇驻地、行政村三级公交全覆盖,打造便民公交网络。
3、优化城乡公交市场运行环境。根据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要求,切实打响城乡公交品牌,对全市城乡公交行业实施“八个统一”:统一政策规定、统一发展规划、统一资源配置、统一税费政策、统一运价标准、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经营方式、统一优待办法,在场站建设、车辆配备、车辆管理、设施装备、服务质量、税费征收、运价标准等方面实施统一规范,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意见,逐步建立城乡公交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4、提升城乡公交服务水平。加快城乡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公交枢纽站、中转换乘站、港湾式停靠站、沿途简易停靠站(招呼)点、终点站回车场等五类站场;提高城乡公交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交通“一卡通” 、“城乡通”,加快城乡公交智能化系统、电子站牌、电子调度平台建设;强化公交行业管理,加强市场监管,创新管理手段,规范市场秩序,健全服务质量考核制度,完善市场监督和惩戒机制;公交公司要进一步强化公交从业人员管理,提高公交车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加大公交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规范服务标准,不断提高公交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公交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落实公交对老年人、残疾人、学生、伤残军人等乘车的优待措施。全面提升城乡公交品位,改善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
三、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发展目标
坚持“城乡统筹、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客货并举”总体思路,加快完善农村公路运输服务网络。未来我市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发展规划为:
(一)建立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对申请新开通的农村客运线路实行运管、公路、交警、安检根据线路路况、安全通行条件联合审批制。
(二)开通镇村公交线路。在城镇化水平比较高的桦树镇,依托桦树镇客运站投放6辆小型新能源公交车,采取循环发车方式,拟开通桦树至西南岔、小营子、金山、银山、柳毛河、杨木顶子、西大川等镇村公交。
(三)在农村公路主干线新建候车亭。在下临线、临抚线、临贾线新建46个候车亭。
(四)新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临江市广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已融资450万元,在临江市台兴村水闸粮库西侧新建3300㎡,停车场760㎡物流集散中心,投放标记吨位为2T豪沃牌箱式货车主要从事县(市)、乡(镇)、村三级物流网络。上行主要运输农资、粮油、五金日杂、劳保用品,下行主要运输黄豆、玉米等农作物。